欢迎光临蚂蚁网! 登录 注册
苏州 [切换城市]
4008-58-4008

古代“上班族”那些事儿

2013/9/25 9:35:03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摘要】:中秋节之后,很多人不得不“收拾”心情上班了。中国古代“上班族”是怎么“上班”的?http://www.mayiw.com/

  需要说明的,与现代一样,古代官员上班所乘交通工具,多是“公车”、“公轿”,由朝廷配给,不少都是“专车”。
  
  古代“上班”时间有何规定
  
  春秋时齐国官员“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既然是上班,就有上班时间规定。
  
  古代“上班”有不同的叫法,到公堂衙门上班的叫“上衙”、“衙参”、“上值”;中央高级官员去皇宫上班开会的叫“上朝”、“朝参”。与此相对应的,下班则有“散衙”、“放衙”、“散值”、“散朝”、“退朝”、“放班”等多种叫法。
  
  现代上班是早上去下午回,即所谓“朝九晚五”。古代早上上班时间大大提前,往往鸡叫时分就得起身准备。《诗经·齐风》中有一首《鸡鸣》,描写的就是春秋时齐国官员的上班情况:“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公鸡打鸣时,官员已准备上朝了;“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当东方已亮时,官员都已站满朝堂。
  
  具体来说,古代是“卯时上班”。卯时对应现代24小时制是早上5点至7点。这时间的确是够早的,古代中国是农业国家,上班族的作息制度与农民是一致的,所以,古代的上班族就上班时间来说,比现代上班族要辛苦多了。
  
  现代办公场所一般都设有“门禁”,古代也不是随便进出的,“办公大楼”前往往设有“门籍”。据晋崔豹《古今注·问答释义》:“籍者,尺二竹牒,记人之年名字物色,县(悬)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据此解释可以知道,古代的门籍是一尺二寸长的竹片做成的,上面写有官员的名字和特征,悬挂于宫门上,等门卫查验后方可进门上朝。这种“门籍”很像现代的“花名册”、“点名簿”。
  
  到了唐宋以后,门籍为随身携带的身份证明所取代,如唐宋有“鱼符”、“虎符”、明清有“牙牌”、“腰牌”,这既是一种“身份证”,又是上班“通行证”、“工作证”。
  
  门籍、鱼符、腰牌什么的,为相当于今中央部委高级官员所用。他们上班就是参与由皇帝主持的相当于现代早班会的朝会。朝会有大朝会、小朝会两种,小朝会是常会,每天例行的早班会,时间不是很长,多在辰时(相当于现代上午7点至9点)结束。朝会结束,上午也就下班了,通称“散朝”。

1234

上一篇:为给手下发工资 落魄小老板偷电缆被判刑

下一篇:苏州公积金重点关照四类人

近期文章

热门城市:  
企业服务: 职位发布  简历搜索  招聘流程外包  产线外包  人事代理    |    个人服务: 在线求职  企业评价     在线简历 
苏ICP备 11059836-1  号     Copyright©2011-2014 mayiw.com,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蓝聘人才管理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蚂蚁网微信
蚂蚁网手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