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剑河县敏洞乡敏洞村村民彭昌银带着仅有的49元钱外出打工,谁都没有想到,凭着这49元的本钱,他努力打拼,如今已成了深圳一家工厂的总经理。 http://www.mayiw.com/
上世纪90年代,剑河县敏洞乡敏洞村村民彭昌银带着仅有的49元钱外出打工,谁都没有想到,凭着这49元的本钱,他努力打拼,如今已成了深圳一家工厂的总经理。
彭昌银今年40岁,当初只念到小学四年级便因家庭贫困辍学。
1993年,家乡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外出打工,混得好的每月能寄三四百元回家。彭昌银心动了,便怀揣仅有的49元钱带着8位兄弟去了广东。
到广东后,他先是种菜,后来到了深圳一家生产冷冻设备的工厂。在这里,他从工人做起,一步步往上晋升,到如今已成为总经理。
从“丑小鸭”变“白天鹅”,彭昌银最忘不了的是贵州,是他的老家剑河。他所在的厂里,几乎都是贵州人,他们都是彭昌银招录进去的。有能力的贵州工人,他还会想办法培养提拔。
据统计,他的老家敏洞村,95%的年轻人都到过他的厂里打过工,并且回来后都盖起了漂亮的小洋楼。
“没有彭老二(彭昌银在家排行老二)的带领,这里哪会有这么多砖房?”曾经跟随彭昌银一起外出打工,而今回来办五金加工厂的杨秀波说。
彭昌银热爱家乡,回报家乡,还体现在他的助学行动上。
为了让家乡的孩子不再像当初的自己,他一有机会就会资助家乡的孩子,或者送去助学物资。
2003年,当得知敏洞小学还没有开设电脑课程,全校师生正为没有资金添置电脑而犯愁的情况后,彭昌银立即向公司争取到18.9万元资金,购买了20套电脑设备并亲自运送到敏洞小学,使其拥有了剑河县最早的一个也是最先进的一个多媒体教室。
2005年,一些深圳人相继组成爱心团体,发起爱心捐赠活动。通过彭昌银的牵线搭桥,这些爱心团队不断向敏洞乡伸出援助之手。
2005年7月,23名敏洞乡的小学生收到从小学直到大学的学杂费资助;2006年8月,深圳爱心团队捐资80万为敏洞乡建成了库色希望小学;2013年10月,深圳坪山狮子会捐资80万元援建的敏洞乡和平小学建成,使敏洞所有教学点结束了没有砖房教学楼的历史。
本文由苏州招工信息蚂蚁网转载编辑,更多苏州最新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蚂蚁网!
1
上一篇:“洋打工”养老保险也可“神州行”
下一篇:职场大调查 何事最难忍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