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出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http://www.mayiw.com/
关键因素一:知识面
我觉得企图通过看一本书,几本书速成学到思维方法是很天真的,你得看很多书,完全不同的书,观点对立的书。
我想一个人要建立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式,先得知道有哪些思考问题的方法,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行业,这些方法都有不同,我们不能一一体验,唯有通过读书去了解。
太多人读书爱读感性的书,而不愿意读那些拗口艰涩,充满思辨的书,那些让人激动的书,感觉能快速上手的书,只怕你杂七杂八读了很多,你的大脑依然是一团浆糊。
大部分人读书不过是想通过阅读找到和自己思维模式接近的那个作者,寻求认同,抱团取暖。他们何曾能耐心看看和自己立场不同的文章?
比如在微博上观点不同立即破口大骂的人少了么?哪里有什么左派右派,都是不讲理派。
可假如你真想学理性思维,就得广泛阅读,了解各种看世界的视野,无论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立场和观点,你得耐心分析立场观点背后的论证和事实,这并非是什么了不起的方法。
但是我们中国太多人都喜欢遇事情感第一,理性靠后,不说别的,就说一个钓鱼岛,没几个人说得清楚历史来龙去脉,却不惜消费爱国热情。
关键因素二:经历面
即使是固化在一个方向,要学到一套专业操作流程(流程还不是思维,思维是知道为什么流程该如此设计),光阅读也不够,得反复训练。
比方说你学到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比如麦肯锡的“现象–问题–原因–对策–反馈”循环,看起来容易,但真成为你的思维武器库中的一种,你至少得找不同场合不同的事情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
记住是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把一件事情反复做一百遍和用一个方法反复做一百件事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我常常见很多人的工作经历其实不过是工作年限,Ta有什么工作经历?没有经历,你又如何能让一种思维深化成你的职业本能?
上一篇:最具幸福感职业 “自由职业者”?
下一篇:求职者能力比证书更重要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