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整日被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许许多多的信息和通知轮番轰炸,想集中注意力却力不从心。要是犯了拖延症,随手点几下就能浪费大把时间。http://www.mayiw.com/
为解决这个问题,多数人赞同要控制数字化信息过载,别让信息控制自己。但具体该如何着手?我们就此问题请教了心理学家拉里·罗森(Larry Rosen)和技术专家亚历山德拉·塞缪尔(Alexandra Samuel)。之前我们猜测,这两位有着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可能会给出迥然不同的建议——结果的确如此。罗森认为我们应当彻底离开信息流,投入其他更能提升精力的活动。塞缪尔则提出,与数字化信息所造成的分心作斗争,最佳途径是有策略地使用数字化工具。要想应对数字化信息引起的分心这个巨大且持续加剧的挑战,你可以综合参考他们两位的建议。
戒掉数码设备
38岁的马尔科是一家手机教学应用公司的经理,他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机:起床前查看并回复信息,在早餐桌上打开CNN手机应用看新闻,甚至在开车上班路上都忍不住要看看手机。在办公室,电子邮件和短信频频令他分心,使他难以完成重要任务,且无法集中注意力开会,招致同事抱怨。
晚上下班回家,马尔科不与妻儿交流,而是把时间花在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上。我在他孩子的学校做过演讲后,他便向我坦承了这一切,问我能否帮他改正此种习惯。我向他保证会提供帮助,并告诉他,还有人跟他一样。
过去几年里,心理学家一直在研究近年来人类与技术间关系的巨大转变。我们在2008年做过一项研究,去年又重复了一次。我们让婴儿潮一代(二战后1946年-1964年出生的人)、X世代(1965年-1976年出生的人)和新一代(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三个年龄群体的受试者,在66组同时进行的活动中选出他们经常做的,例如“你是否一边上网一边发短信”、“你是否一边发电子邮件一边吃饭”。2008年,婴儿潮一代回答“是”的平均比例为59%,X世代为67%,新一代为75%。2014年,比例总体升高,婴儿潮一代为67%,X世代为70%,新一代为81%。我们在第二次实验中增加了i世代(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该群体回答“是”的比例高达87%,即使他们觉得某项活动单独进行有困难,也会同时做两件事。
遗憾的是,有证据显示多任务同时进行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两件事中至少要有一件事可以无意识进行,才有可能同时做好。因此你大可以一边走路一边嚼口香糖,至于一边查收电子邮件一边参加电话会议、一边刷Facebook页面一边工作则不可同日而语。研究人员指出,只要拿着手机,人的效率和信赖度就有所下降,在学习时受到干扰的学生学习同样内容所需的时间更长且压力更大。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教授格洛里亚·马克(Gloria Mark)的研究表明,员工工作3分钟便会分心去做别的事(通常是发微信之类的),而重新集中注意力回到之前的工作需花费约20分钟。
我们被数字化引起的分心弄得疲惫不堪是何缘故?一些人将数码产品过度使用称为成瘾症。但大多数人并未从该行为中获得多少快感,而快感是成瘾症的本质特征,所以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更准确的术语是“唯恐错过”(fear of missing out)、掉线恐惧(fear of being offline)和无手机联络焦虑症(nomophobia),这些焦虑症状与强迫症类似。人们不断查看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是因为担心自己对新信息的接收落后于别人,对短信或电子邮件回复太慢,或者给别人的社交媒体状态评论或点赞太慢。
近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