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8省区市涨工资显现“用工荒”常态化
【摘要】:7月1日起,中国东部经济大省江苏将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南京、苏州等一类地区从1320元调整为1480元,涨幅超过10%。与此同时,四川、辽宁等18个省区市也“集体”上调最低工资标准。http://www.mayiw.com/
7月1日起,中国东部经济大省江苏将再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南京、苏州等一类地区从1320元调整为1480元,涨幅超过10%。与此同时,四川、辽宁等18个省区市也“集体”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除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外,在新一轮最低工资标准提高的背后,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面临常态化“用工荒”压力,以及政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眼下由于农忙,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尤其是在经济开发区、制造企业和出口加工型企业,“招人难”现象更加凸显。
“我在昆山打工已经6年,两个月前回家,加班加点拿到的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扣掉交通、吃饭等基本费用,只剩下千把元,这几年老家的企业多了,纯收入和在苏南差不了多少,还不用背井离乡。”家在四川南充的农民工沈如海告诉记者。
除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基本出发点,新一轮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实际上也是对企业现有用工状况的积极回应。复旦大学社科部副教授邵晓莹认为,在经济稳中趋暖后适时适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希望通过切实提高职工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荒”问题。
一些企业家也认同这一观点。仁宝资讯工业(昆山)有限公司人事处负责人表示,随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员工的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由此节约因员工频繁流动而不断增加的招聘和培训成本。
来自民工和劳动力市场的反馈同样印证这一点。“从开始出来打工到现在,工资最早是450元,后来慢慢涨到960元,听说现在工资要涨到近1500元了。1500元对我们在外面打工的人来讲肯定是好一些。估计村里乡亲也会有人再考虑出来打工的。”在南京一家物业公司工作的农民工陈亮军说。
除满足居高不下的用工缺口,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提高工资标准对于淘汰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低端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企业短期内可能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但这也会促使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邵晓莹说。
新一轮最低工资标准的调高,对于一些低附加值、利润率较低的产业来说无疑会有所影响,但这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这种倒逼机制,将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结构调整。”
小编了解到,一些企业主认为,提高最低工资产生的倒逼效应,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要想在未来发展中保持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大企业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专家认为,作为收入分配领域里的一项重要改革,新一轮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不仅会在劳动力市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更将为年内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打开一扇大门。
南京7月1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南京市人社局表示,经市政府同意,南京市将从今年7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主城6区和六合区、浦口区、江宁区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将从目前的1320元调整到1480元,增加160元。溧水和高淳两区今年暂过渡,仍执行二类区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将从1100元调整为1280元,增加180元。南京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处长巴坤亚介绍,因为南京才进行过区划调整,溧水、高淳撤县改区,为此今年将作为过渡期,明年南京将有望全部执行一类区标准。
1
上一篇:江苏明确学生顶岗实习薪酬标准 苏州最高
下一篇:人社部推广江苏做法:劳动维权就近就便投诉